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管理 >

昆明以区域化党建整合城市各方力量资源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18-07-17 10:23

昆明市官渡区太和街道充分整合驻地各单位党建资源,组织开展“雷锋志愿服务星期五”活动,为群众定期提供志愿服务。 (资料照片)

在昆明市盘龙区奥斯迪购物广场不远处,一座小型的党建文化主题公园格外吸引眼球。“党史宣传馆”“爱心图书长廊”“筑梦茶吧”“滇越铁路历史展”……每一节“党建专列”都有不同的主题,充满“党味”。

像盘龙区这样商圈与党建融合、辐射带动区域化党建发展的做法还有很多。近年来,昆明市通过实施城市党建凝心聚力工程,充分发挥各部门、单位、行业的职能、地域与资源优势,党建引领明显、各方力量集聚、资源平台共享、效益影响叠加的区域化党建格局正在形成。

四级联动,层层激发整体活力

70%以上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分布在城市,如何发挥党组织作用,解决城市基层主体多、范围大,需求广、要求高的问题?

昆明市采取四级联动工作模式,按照市级整体谋划、县区统一组织、街道进行整合、社区共驻共建的思路开展工作。在市级层面,建立了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把17家市委直管部门党委优化调整为7个党工委,由市委常委兼任党工委书记,按系统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市属单位、行业、领域与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有机联结。在县区,全覆盖建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有效整合党建资源和工作力量。在街道,全面建立街道党建联盟,把上级派驻街道有关单位及影响力较大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收为联盟成员,相应建立联盟会议制度。在社区,全面推进成立社区“大党委”,吸收社区民警、业委会、物业公司、公共户单位党员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统一调配、集约利用区域内党建资源,共同参与区域管理服务。

为拓展延伸党建覆盖,激发新型经济组织发展活力,昆明市在居民区党建、楼宇党建、园区党建、商圈党建、互联网业党建上也下足了功夫。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劳务派遣、购买服务等方式,确保每个社区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党建指导员;加强场所建设,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建设区域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有条件的街道和社区建立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加强经费保障,对新成立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按照5000-50000元不等的标准拨付启动经费和工作经费。

现如今,城市基层点、线、面的党建资源进行了全面统筹,街道内设机构得到了优化整合。全市共成立46个街道党建联盟,286个社区“大党委”,吸纳1413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59个街道277个社区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建立社区工作准入清单制度,推动了街道社区党组织聚焦基层党建,全面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发展。

从“各自为战”变“大家一起干”

官渡区太和街道辖区院坝众多,不少是破产企业职工小区,街道社区想帮扶,无奈缺人手、没经费。

如今,“烦心事”变成了“高兴事”。自从打破行政隶属壁垒在街道建立了党建联盟,太和街道将辖区内不同类型的党组织纳入联盟,整合资源,结成“对子”。市三院预防保健科为佴家湾社区残疾人提供免费体检、上门签约家庭医生;市供电局党组织免费为老旧小区检修线路,通过一系列实打实的服务,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

驻区单位的一些困难问题,可以在党建联盟会上解决;社区没有活动场地,可以与辖区单位资源联享、活动联办;群众想在家门口看文艺表演,“大党委”协调单位来搭台“唱戏”……通过实施党建联动、资源联享、服务联手、发展联促、和谐联建、平安联创等工作机制,互联互动、共建共享的区域化党建格局逐渐形成。通过结对共建、交叉任职、挂钩联系等措施,辖区单位变“漠不关心不愿做”为“热情参与积极做”,变“碍于情面帮着做”为“树立形象主动做”,变“个别参加”为“广泛参与”,变“各自为战”为“共同奋战”,驻区各类党组织逐步从“旁观者”变成“局内人”,主人翁意识得到充分体现。

“以前是社区党委一家转,现在大家一起转。”从“自转”到“公转”,西山区永兴路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杨菊芬感受最深的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工作更好开展了。社区“大党委”成立之后,杨菊芬频频接到共建单位主动沟通联系的电话,社区党建力量也愈发壮大;群众的需求一呼百应,社区办事效率迅速提升。“社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这一理念已成为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共识。

五级治理,“城市末梢”灵动起来

“党建下沉一级,‘城市末梢’就灵动一分。”为实现社区治理的精准化和即时化,昆明推行了“县(市)区—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小组)—楼栋”五级治理模式,将社区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责任区,将党建服务点设在网格,按网格责任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网格化精准对接,驻区“两代表一委员”和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力量得以整合,带动了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城市管理、滇池治理等基层治理活动,促进了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

最先实施五级治理的金星社区,自2013年10月以来,通过多层共治、精细化服务、居民参与管理的方式,将群众反映问题解决时间平均缩短60%,居民满意度普遍高达95%以上,保障了基层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机结合,以及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充分行使。经过多年探索,社区治理呈现出自治好、管理好、治安好、环境好、服务好、风尚好的“六好”态势。

船房社区曾经是昆明市最大的城中村,治安问题曾是社区治理的最大难点。社区将辖区划分为24个网格,将党员干部、片区民警、志愿者、楼栋长、房东等人员力量整合进入网格,成立治安联防中队,有效解决了治安顽疾,提升了出租房档次,租金和入住率不断提高,群众从网格化管理中得到了实惠。看到流动人口较多,其中有不少流动党员,社区党委开展了“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活动,让奔波在外、与组织生活渐行渐远的流动党员找到了“家”。

责任编辑:刘沛林


上一篇:五届玉林市委第六轮巡察全部进驻 下一篇:别让“狗趣”成为“狗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