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生态环保 >

山东打造沿黄绿色发展先行区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时间:2019-11-26 17:07

图为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景色。

黄河山东段位于黄河下游,自东明县流入山东省,流经9市26县(市、区),在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全长628公里,是两岸重要供水水源、过河口鱼类重要洄游通道以及水沙排泄重要通道。

“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坚决打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主动仗,切实保护好黄河三角洲,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积极探索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着力打造黄河安澜示范带、沿黄绿色发展先行区。”这是山东省委常委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山东作为黄河与渤海联通生态廊道的担当。

东明县是黄河入鲁第一县。

清晨,菏泽市生态环境局东明县分局焦园生态环境所所长甄艳峰,按照原定检查计划,挨家挨户查看企业治污设施运转情况并开展沿河巡查。

“我们的职责是配合地方政府加强辖区内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增加巡查频次,对新建项目和已建项目严格把关,同时,严查向黄河和湿地排放污水等违法行为”甄艳峰说。

东明县是山东省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

保护饮用水源,处理生活污水,黄河滩区村建成美丽乡村

走进济南市槐荫区大李庄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宣传牌”竖立在村头,直饮水抽卡取水,干净整洁的街道两边,冬青绿意盎然。

掩映在绿意中的大李庄村污水处理站,调节池、好氧池、污泥池一应俱全,处理后的中水达到一级A标准。大李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学友说:“我们是全区最早建成生活污水处理站的村庄,污水站日处理污水量200立方米,主要负责收集处理周围4个村庄的生活污水。”

一个个曾经“脏乱差”的黄河滩区村建设成了美丽乡村;一处处滩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建起了防护网、警示牌等保护设施;一个个污水横流的废弃坑塘整治建设成了小型污水处理站……这些曾经受地理条件限制、经济发展滞后的滩区村正在发生巨变,山东省60万黄河滩区居民期盼已久的“安居梦”也一步步变为现实。

“黄河滩区拥有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是黄河下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实施滩区居民迁建,是保护滩区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内在要求。”济南市槐荫区委副书记、区长朱玉明告诉记者。

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市。黄河在菏泽市境内全长185公里,形成滩区面积504平方公里。曾经,频发的洪水让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深受其害。如今,菏泽成为全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战场,规划建设28个村台社区、6个外迁社区。截至目前,28个村台已全部淤筑完毕,6个外迁社区中2个已搬迁入住。

菏泽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平表示,菏泽将加强全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共同守护母亲河安澜,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持续实施生态补水引水,助力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

被誉为“珍禽乐园”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15.3万公顷,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保护全球物种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和重要支点。

据了解,2008-2015年,山东连续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和刁口河生态补水工程,累计补水3.8亿立方米,促进了湿地植被的顺向演替和鸟类栖息地功能的逐步恢复。2018-2019年,河道外生态引水5.26亿立方米,重点支持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和滨州重盐碱区域生态修复。

作为黄河入海口,近年来,东营市认真贯彻《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实施湿地修复和刁口河故道生态调水工程,先后修复湿地2.3万公顷,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功能显著增强,鸟类种类由建区时的265种增加到现在的368种。

黄河是聊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命脉,每年为其提供8亿多立方米的水源补给,灌溉全市540多万亩农田。近年来,聊城市认真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推进沿黄水生态建设,植树40余万株、绿化苗圃4000多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百里生态长廊。

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切实改善水质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黄河流经滨州94公里,与城市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近年来,滨州市加大工业污染防治,10个工业集聚区内工业企业全部进行污水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后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全市共建成、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13座,均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总规模达66万吨/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以上。

东营市也不断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全面落实河长制,市级河长每季度至少巡查一次,2018年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巡湖5872次。强化考核制度,制定《河流水质考核办法》和《水气环境质量考核责任追究办法》,对水环境质量存在突出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施追责。严格落实“拉网式、台账式”排查要求,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

东营市还强化陆源污染整治,累计实施水环境污染防治项目360项,同时深入开展生态修复,2018年新建广利河东七路湿地、溢洪河东八路湿地。扎实推进城乡污水集中统一处理,全市已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厂43座,总处理能力96.17万吨/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16.57%、48.03%。(周雁凌、季英德)

 
 

责任编辑:黄晓璐


上一篇:塞上森林城、宜居生态市:榆林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下一篇:万人生态移民只为呵护这一湖碧水